乳腺癌

(一)中醫的病因與病機:

中醫認為乳癌的發病與女性的生理特點息息相關。乳腺癌是一種激素依賴性腫瘤,雌激素增高是重要的刺激因素,根據中醫天癸學說和天人相應的理論,認為腎虛火弱、肝鬱痰積、養生失道是其重要的發病機理;

1. 腎陽腎陰,強弱失衡

乳腺癌的發病與女性的生理特點息息相關,尤其與腎的陰陽虛實變化密切相關,如女子當婚不婚、當孕不孕、不行哺乳、月經初潮過早、絕經過晚,致使腎氣受損,進而腎陽虛損,腎陰過盛。

2. 七情內傷,肝鬱氣滯 

乳頭屬足厥陰肝經,肝脈布絡胸脅,如女子長期情志鬱悶,則肝失疏泄,導致氣血運行受阻,氣滯血凝,聚痰為毒,相互搏結,積於乳絡,日積月累則成乳癌。

3. 養生方式失調

如患者長期嗜食厚醇、高脂高糖,起居無常,懶於運動,喜靜喜陰,濫服含雌性激素滋補品等不良生活方式,必然引起腎陽虛損,腎陰偏盛。

4. 六淫侵襲,邪毒積聚

乳癌發病與寒、熱、濕、痰、瘀、毒等邪氣侵襲密切相關,如寒邪侵襲,或濕熱內侵,或瘀毒蘊滯等均可導致乳瘤形成。在諸邪之中,「痰」邪為患較為關鍵,以此可形成痰飲、痰核、痰瘀、痰濕、痰濁等病理產物,危害甚重,還可形成胸水、腹水及心包積液等變化。如諸邪鬱久化熱,則潰瘍糜爛,滲液腐臭。若癌毒內攻,肝肺骨骼諸臟受累,則變證複雜。

 

所以乳腺癌是全身疾病的局部反應,病之表在乳腺,病之裡在肝腎,為本虛標實之證。腎虛火弱為本,屬下虛;肝鬱痰積為實,屬上實。

 

 

(二)組方治療思路與注意事項:

根據中醫天癸學說和天人相應的理論,認為腎虛火弱、肝鬱痰積、養生失道是其重要的發病機理;治療應以益腎助陽為綱、疏肝化痰為要,同時慎用活血化瘀和以毒攻毒治法並讓患者注重養生有道。

 

1.病理機制強調腎虛火弱,肝鬱痰積的生理、病理機制,並有顯著特點。

(1)首先與腎相關

《素問·上古天真論》曰:「女子七歲,腎氣盛,齒更發長;二七而天癸至,任脈通,太沖脈盛,月事以時下,故有子……七七,任脈虛,太沖脈衰少,天癸絕,地道不通,故形壞而無子也。」腎為先天之本,藏有形之精,內寓腎陰腎陽,主導繁衍生殖,並有其自然生理規律,女子應當適時婚配、性欲有律有節、適時生育子女和哺養喂乳,使腎之陰陽平秘。如違背生理規律,當婚不婚、當孕不孕、不行喂乳、月經初潮過早、月經期長短不調、絕經過晚等,可致腎臟虛損,腎陰腎陽失衡。再加上肝鬱氣滯、飲食高脂厚膩、外邪病毒侵襲等因素,導致腎虛火弱、腎陰過盛的病理反應,從現代醫學角度講,則引起多種女性激素變化失調,尤其是雌激素水準過高,造成乳房、卵巢、子宮等臟器的病理變化。

(2)與肝有關

肝屬木,肝藏血,性條達。肝腎同屬下焦,肝之經脈「循股陰入毛中,過陰器,抵少腹,挾胃屬肝絡膽,上貫膈,布脅肋」,與沖、任、帶脈及胞宮相系,乳房、卵巢、子宮等皆為肝脈所循。女子以肝為先天,女子情志不遂則肝失條達,肝經帶脈循行不暢,氣血運行受阻,氣滯血凝,痰濕內生,聚積成毒,而成腫瘤。

(3)與養生方式有關

中醫養生重視「天人相應」、「正氣存內」、「法於陰陽」、「和於術數」、「食飲有節」、「起居有常」等原則。如女子嗜食厚醇肥脂、起居無常、懶於運動、喜靜喜陰、性亂無節、感染病毒、濫服雌激素製劑等,必然引起陰陽失調,導致腎陽虛損、腎陰偏甚、痰濕內聚的病理改變,機體表現為形體肥胖、精血外溢、水飲內停等病證。

(4)與痰、濕、寒、熱、瘀、毒等邪氣有關

在諸邪之中「痰」邪為患較為關鍵,可形成痰飲、痰核、痰瘀、痰濕、痰濁、寒痰、熱痰等病理產物,危害甚大。尤其是痰與濕、與飲、與水又相互為患,可形成胸水、腹水及心包積液等變證。在腫瘤轉移灶中,如腦、肺、淋巴、腹腔、胸腔轉移等,皆與痰有關。所以,在諸邪之中,以「痰」論治也就成為要點之一。

 

2.辨證論治強調益腎助火,疏肝消痰

辨證治療的要點應為「益火」「疏肝」「消痰」以及注重「養生有道」。

1)益火為綱,輔以益氣

王冰曰:「壯水之主,以制陽光;益火之源,以消陰翳。皆陽病治陰,陰病治陽之道也。」以《內經》天癸學說為指導,此類病證腎虛火弱、腎陰過盛,故治療以補腎益火為綱,再配以健脾益氣之品,相得益彰,增強補腎功效。方選右歸飲、補中益氣東加減。藥用熟地、山萸肉、枸杞子、杜仲、肉桂、附子、黨參、肉蓯蓉、仙靈脾、補骨脂、黃芪、茯苓、白術、山藥、柴胡等。

2)疏肝為主,佐以活血

乳腺癌的發生發展與「肝」有關,故治療應以疏肝理氣為主,再佐以活血,氣行則血行,相互為用,增強功效。方選逍遙散、柴胡疏肝散、血府逐瘀東加減。藥用柴胡、白芍、郁金、枳實、陳皮、青皮、香附、川棟子、八月劄、莪術、白術、茯苓、當歸、三七、丹皮、桃仁、紅花、川芎、王不留行、漏蘆、炮山甲等。

3)消痰為要,配以軟堅

乳腺癌屬本虛邪實,在寒、熱、痰、濕、瘀、毒等邪氣之中,以痰邪為患較為關鍵,故治療當以消痰為要點,再合以軟堅散結之劑,起到相輔相成、提高療效的作用。選方星萎半夏滌痰湯、海藻玉壺湯、化痰消核丸等加減。藥用膽南星、法半夏、全瓜萎、海藻、昆布、陳皮、郁金、橘葉、橘核、山慈菇、夏枯草、制鱉甲、牡蠣、貝母、皂角刺、蛇莓、黃藥子等。

在辨證治療中,應注意分清寒痰、熱痰、瘀痰、痰飲、痰濁、痰濕等變證,痰與濕、痰與飲、痰與水關係最為密切,當伴有胸水、腹水及心包積液時,治療常需配以滲濕化飲或利水之藥,如澤瀉、豬苓、薏苡仁、冬葵子、草勞子、桑白皮、石打穿、牽牛子等,增強消痰利濕之功。

(4)養生有道,辨證調理

《素問·上古天真論》曰:「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於陰陽,和於術數,飲食有節,起居有常,不妄作勞,故能形與神俱,而盡終其天年,度百歲乃去。」又曰:「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?」「故美其食,任其服,樂其俗,高下不相慕……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,淫邪不能感其心……以其德全不危也。」說明養生既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,也要有良好的心態和性德操守。

乳腺癌患者應忌煙、酒,忌濫服雌激素製劑,忌含有雌激素的食物、高脂高糖、動物內臟、魚子蟹黃、醃臘黴變食物等,飲食宜新鮮清淡、粗細搭配,多吃蔬菜水果及富含維生素和鈣質的食物,保持二便通暢。

(5)主次分明,消補有序

乳腺癌及其他女性激素依賴性腫瘤相似,病機總體屬正虛邪實,正虛是腎虛、火弱,邪實是肝鬱、痰積。此外,正虛還與脾虛、氣虛相關,邪實還與寒、熱、瘀、毒等邪氣相雜有關。因此,治療上應消補兼施,其補為補腎、助陽、益氣,其消為疏肝、解鬱、化痰、清熱、活血等。

 

扶正益腎是本是綱,要貫徹治療始終。再根據痰、濕、寒、熱、瘀、毒等邪氣的不同和輕重程度,採取不同的祛邪治法。根據辨證分清正邪的輕重,早期患者正氣堅實,雖以攻邪為主,但是不能忘卻護正,尤其是手術、放療、化療後的患者更應重視護正;晚期患者體虛而不勝攻邪,故以補為主或重補輕攻。攻補兼施可六四分成,或五五分成,或四六分成,或三七分成,酌情運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