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的病因與病機

食管癌

(一)中醫的病因與病機:

食管癌屬於中醫學「噎膈」病的範疇。噎膈的基本病變爲氣、痰、瘀三者交結,阻隔於食管、胃脘。病位在食管,爲胃所主,并與肝、脾、腎相關。

1. 飲食所傷

嗜好煙酒,進食腌鹵黴變或被污染的食品,進食過快、過燙等,導緻痰氣瘀毒互結,積成膈熱,損傷胃氣,如再受寒熱等其他病邪侵襲則發腫瘤,正如朱丹溪曰:「夫氣之爲病,或飲食不謹,内傷七情,或食味過厚,偏助陽氣,積成膈熱。」

2. 七情内傷

《諸病源候論》中謂:「憂患則氣結,氣結則不宣流,使噎。噎者,塞不通也。」認爲精神憂郁,可緻肝郁氣滞,胃氣梗噎,痰氣互結,氣滞血瘀等變化。

3. 慢性胃病宿疾,髒腑虧虛

慢性食管病、胃病,導緻胃氣失和,氣逆於上;脾失健運,聚濕爲痰;腎虛不足,助脾無力;失於調治,漸成惡變。

4. 先天不足

本病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。自身肝腎不足,易感緻病。

 

(二)組方治療思路與注意事項:

治療應将胃虛、氣滞、痰阻、血瘀四者作爲辨證的關鍵。依據正邪偏盛,或祛邪爲先,或扶正爲先,或攻補兼施,同時重視飲食調治。

中醫中藥治療是食管癌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,可以提高臨床療效,對改善患者症狀如惡心、嗳氣、進食哽噎感、嘔吐黏痰等起到很好的作用,可改善患者體質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,尤其是對食管癌的治療主要集中在「痰」、「氣」、「虛」三方面,應以治「痰」爲核心,理「氣」爲重點,「扶正」爲基礎。

1.治「痰」爲核心

根據臨床所見,食管癌患者以「痰」證最爲突出,特别是晚期患者則更爲顯著。患者表現爲吞咽不利,胸膈痞滿,嘔吐大量白色痰涎,或泡沫黏液,或垂涎如膠連續不斷,痰多時則進食困難,痰排出後或可進食,頸部、鎖骨等部位出現痰核等。所以治療中幾乎離不開「治痰」之法。臨床常見痰氣互結、血瘀痰凝、痰濕壅盛、痰熱相結等多種形式。所以常用的治痰之法,包括理氣化痰、行瘀化痰、燥濕化痰、清熱化痰等。此外,還有養陰化痰、通絡化痰及軟堅化痰等法。

常用主方爲星夏滌痰湯、二陳湯、海藻玉壺湯、通幽湯等。常用藥物有法半夏、陳皮、膽南星、瓜蒌仁、天麻、遠志、菖蒲、郁金、沙參、麥冬、海藻、牡蛎、山慈菇、象貝母、黃藥子、地龍、昆布、海浮石、天竺黃、澤漆、琥珀等。

2.理「氣」爲重點

食管癌表現的氣機郁滞證候十分顯著,幾乎所有患者皆有噎氣上逆、咽喉異物阻塞,或噎塞不通、胸膈痞滿、吞咽困難,或伴疼痛等症狀。這些表現常與七情變化相關,情緒輕松則症狀減輕,情緒緊張則症狀加重。所以在治療上将理「氣」作爲常規治法之一。由於食管癌的氣機郁滞往往與其他病邪合而爲病,表現爲肝郁氣滞、痰氣互結、氣滞血瘀、胃氣上逆等證候,所以理「氣」之法包括疏肝理氣、降逆通幽、化痰理氣、理氣活血、和胃理氣等。

常用主方有啓膈散、旋覆代赭石湯、柴胡疏肝湯、丁香柿蒂湯等。常用藥物有旋覆花、代赭石、九香蟲、螂蟲、陳皮、郁金、降香、沉香、檀香、木香、丁香、砂仁、蘇梗、枇杷葉、枳殼、枳實、青皮、八月紮、石見穿、荷葉蒂等。

3.有「瘀」則化瘀

化瘀散結也是治療食管癌的常用治法之一,因血瘀往往與氣滞、痰熱相結。但是,應用活血化瘀治法時,要求患者必須具有「瘀」證的臨床表現,如吞咽困難的同時伴随胸骨後或劍突下疼痛、胸悶痹塞、面色晦暗、肌膚甲錯、舌質暗淡或伴瘀斑、脈沉澀等,若無瘀證則不主張使用。如潰瘍型食管癌,或有腫瘤外侵,有穿孔傾向者,則不能使用化瘀散結藥物,以免導緻穿孔出血。雖然食管癌以淋巴轉移爲主要擴散形式,但是晚期食管癌常見血行轉移,如向肺、肝、胃、腎、腸、胰、腦、皮膚、骨等處轉移。所以主張有「瘀」則化瘀,同時常與理氣、化痰等法聯合應用。

常用主方有血府逐瘀湯、膈下逐瘀湯、通幽湯等。常用藥物有莪術、參三七、桃仁紅花、丹參、丹皮、急性子、威靈仙、郁金、五靈脂、姜黃、藤黃、赤芍、當歸、水蛭地鼈蟲、穿山甲、黃藥子、露蜂房、急性子、乳香、沒藥等。

4.結合清熱解毒、蟲類及有毒藥物 

食管癌始終存在邪熱癌毒,往往與痰飲、氣滞、血瘀及正虛并存,所以治療上離不開清熱解毒的藥物,臨床中盡量選擇具有抗腫瘤作用的藥物,如龍葵、白英、石見穿、威靈仙、急性子、腫節風、藤梨根、蘇木、白花蛇舌草、孩萸、香茶菜等。

有時也選擇使用一兩味蟲類及有毒藥物,如幹蟾皮、壁虎、全蟲、蛻螂蟲、地鼈蟲、蜈螂等,取其開結拔毒之效,意在大力殺傷癌細胞,即所謂「以毒攻毒」,往往能明顯增加療效,但患者須爲體強邪實,并注意使用方法,嚴格控制劑量,短期運用,密切觀察毒副反應。

5. 扶正爲基礎 

食管癌的發病與正氣不足密切相關,雖有先天因素如家族聚集性,但更主要的後天失調,如慢性胃疾、飲食污染、營養不全、細菌感染、飲酒吸煙以及情緒憂郁等,或失於調治,導緻髒腑虧虛,漸成惡變等。疾病晚期則正氣虛弱顯著,患者出現惡病質征,如極度消瘦、脫水貧血、全身無力等。所以「扶正」作爲基礎治療。

6.食管癌的「扶正治療」有三層含義和作用。

1)補虛扶正

在食管癌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可出現一系列正虛之證,如氣虛、血虛等。到了晚期出現癌症惡病質,虛弱之象更甚,多見氣血兩虛。患者表現爲消瘦、飲食量少、面色蒼白、精神疲憊、神疲氣短、浮腫等症狀。根據「虛則補之,損則益之」的原則,宜用補益氣血治法,或依據辨證使用溫陽滋陰等法,或結合西醫補液輸血等支持治療,以達到扶正延壽的目的。

常用主方爲補中益氣湯、八珍湯等。常用藥物爲黨參、黃芪、白術、當歸、白芍、茯苓、熟地、阿膠、甘草等。

2)扶正祛邪 

食管癌表現爲「本虛标實」,治療應注意「扶正祛邪」的策略,分清輕重、緩急、先後或兼合并重。疾病早期邪實偏甚,應祛邪爲主兼以扶正,或扶正祛邪并重;疾病晚期則應扶正爲主兼以祛邪。

3)調整機能

即改善食欲,振奮精神,促進病後康複等。如放療、化療後性功能低下,可用益腎助陽的治法;又例如放射性肺炎、食管炎表現爲口幹咽燥、吞咽哽痛、飲食不暢、咳嗽頻頻、氣短氣急或伴黏痰等症狀,常用益氣養陰或兼清熱、化痰等法。

常用沙參麥冬湯、四君子湯等加減。常用藥物如南沙參、北沙參、天門冬、麥門冬、太子參、白術、玉竹、黃芪、白芍、茯苓、熟地、甘草等。


乳腺癌

(一)中医的病因与病机:

中医认爲乳癌的发病与女性的生理特点息息相关。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,雌激素增高是重要的刺激因素,根据中医天癸学说和天人相应的理论,认爲肾虚火弱、肝郁痰积、养生失道是其重要的发病机理;

1. 肾阳肾阴,强弱失衡

乳腺癌的发病与女性的生理特点息息相关,尤其与肾的阴阳虚实变化密切相关,如女子当婚不婚、当孕不孕、不行哺乳、月经初潮过早、绝经过晚,致使肾气受损,进而肾阳虚损,肾阴过盛。

2. 七情内伤,肝郁气滞 

乳头属足厥阴肝经,肝脉布络胸胁,如女子长期情志郁闷,则肝失疏泄,导致气血运行受阻,气滞血凝,聚痰爲毒,相互搏结,积于乳络,日积月累则成乳癌。

3. 养生方式失调

如患者长期嗜食厚醇、高脂高糖,起居无常,懒于运动,喜静喜阴,滥服含雌性激素滋补品等不良生活方式,必然引起肾阳虚损,肾阴偏盛。

4. 六淫侵袭,邪毒积聚

乳癌发病与寒、热、湿、痰、瘀、毒等邪气侵袭密切相关,如寒邪侵袭,或湿热内侵,或瘀毒蕴滞等均可导致乳瘤形成。在诸邪之中,「痰」邪爲患较爲关键,以此可形成痰饮、痰核、痰瘀、痰湿、痰浊等病理産物,危害甚重,还可形成胸水、腹水及心包积液等变化。如诸邪郁久化热,则溃疡糜烂,渗液腐臭。若癌毒内攻,肝肺骨骼诸脏受累,则变证复杂。

 

所以乳腺癌是全身疾病的局部反应,病之表在乳腺,病之里在肝肾,爲本虚标实之证。肾虚火弱爲本,属下虚;肝郁痰积爲实,属上实。

 

 

(二)组方治疗思路与注意事项:

根据中医天癸学说和天人相应的理论,认爲肾虚火弱、肝郁痰积、养生失道是其重要的发病机理;治疗应以益肾助阳爲纲、疏肝化痰爲要,同时慎用活血化瘀和以毒攻毒治法并让患者注重养生有道。

 

1.病理机制强调肾虚火弱,肝郁痰积的生理、病理机制,并有显著特点。

1)首先与肾相关

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曰:「女子七岁,肾气盛,齿更发长;二七而天癸至,任脉通,太冲脉盛,月事以时下,故有子……七七,任脉虚,太冲脉衰少,天癸绝,地道不通,故形坏而无子也。」肾爲先天之本,藏有形之精,内寓肾阴肾阳,主导繁衍生殖,并有其自然生理规律,女子应当适时婚配、性欲有律有节、适时生育子女和哺养喂乳,使肾之阴阳平秘。如违背生理规律,当婚不婚、当孕不孕、不行喂乳、月经初潮过早、月经期长短不调、绝经过晚等,可致肾脏虚损,肾阴肾阳失衡。再加上肝郁气滞、饮食高脂厚腻、外邪病毒侵袭等因素,导致肾虚火弱、肾阴过盛的病理反应,从现代医学角度讲,则引起多种女性激素变化失调,尤其是雌激素水平过高,造成乳房、卵巢、子宫等脏器的病理变化。

2)与肝有关

肝属木,肝藏血,性条达。肝肾同属下焦,肝之经脉「循股阴入毛中,过阴器,抵少腹,挟胃属肝络胆,上贯膈,布胁肋」,与冲、任、带脉及胞宫相系,乳房、卵巢、子宫等皆爲肝脉所循。女子以肝爲先天,女子情志不遂则肝失条达,肝经带脉循行不畅,气血运行受阻,气滞血凝,痰湿内生,聚积成毒,而成肿瘤。

3)与养生方式有关

中医养生重视「天人相应」、「正气存内」、「法于阴阳」、「和于术数」、「食饮有节」、「起居有常」等原则。如女子嗜食厚醇肥脂、起居无常、懒于运动、喜静喜阴、性乱无节、感染病毒、滥服雌激素制剂等,必然引起阴阳失调,导致肾阳虚损、肾阴偏甚、痰湿内聚的病理改变,机体表现爲形体肥胖、精血外溢、水饮内停等病证。

4)与痰、湿、寒、热、瘀、毒等邪气有关

在诸邪之中「痰」邪爲患较爲关键,可形成痰饮、痰核、痰瘀、痰湿、痰浊、寒痰、热痰等病理産物,危害甚大。尤其是痰与湿、与饮、与水又相互爲患,可形成胸水、腹水及心包积液等变证。在肿瘤转移竈中,如脑、肺、淋巴、腹腔、胸腔转移等,皆与痰有关。所以,在诸邪之中,以「痰」论治也就成爲要点之一。

 

2.辨证论治强调益肾助火,疏肝消痰

辨证治疗的要点应爲「益火」「疏肝」「消痰」以及注重「养生有道」。

1)益火爲纲,辅以益气

王冰曰:「壮水之主,以制阳光;益火之源,以消阴翳。皆阳病治阴,阴病治阳之道也。」以《内经》天癸学说爲指导,此类病证肾虚火弱、肾阴过盛,故治疗以补肾益火爲纲,再配以健脾益气之品,相得益彰,增强补肾功效。方选右归饮、补中益气东加减。药用熟地、山萸肉、枸杞子、杜仲、肉桂、附子、党参、肉苁蓉、仙灵脾、补骨脂、黄芪、茯苓、白术、山药、柴胡等。

2)疏肝爲主,佐以活血

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「肝」有关,故治疗应以疏肝理气爲主,再佐以活血,气行则血行,相互爲用,增强功效。方选逍遥散、柴胡疏肝散、血府逐瘀东加减。药用柴胡、白芍、郁金、枳实、陈皮、青皮、香附、川栋子、八月札、莪术、白术、茯苓、当归、三七、丹皮、桃仁、红花、川芎、王不留行、漏芦、炮山甲等。

3)消痰爲要,配以软坚

乳腺癌属本虚邪实,在寒、热、痰、湿、瘀、毒等邪气之中,以痰邪爲患较爲关键,故治疗当以消痰爲要点,再合以软坚散结之剂,起到相辅相成、提高疗效的作用。选方星萎半夏涤痰汤、海藻玉壶汤、化痰消核丸等加减。药用胆南星、法半夏、全瓜萎、海藻、昆布、陈皮、郁金、橘叶、橘核、山慈菇、夏枯草、制鳖甲、牡蛎、贝母、皂角刺、蛇莓、黄药子等。

在辨证治疗中,应注意分清寒痰、热痰、瘀痰、痰饮、痰浊、痰湿等变证,痰与湿、痰与饮、痰与水关系最爲密切,当伴有胸水、腹水及心包积液时,治疗常需配以渗湿化饮或利水之药,如泽泻、猪苓、薏苡仁、冬葵子、草劳子、桑白皮、石打穿、牵牛子等,增强消痰利湿之功。

4)养生有道,辨证调理

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曰:「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,饮食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故能形与神俱,而尽终其天年,度百岁乃去。」又曰:「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?」「故美其食,任其服,乐其俗,高下不相慕……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,淫邪不能感其心……以其德全不危也。」说明养生既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,也要有良好的心态和性德操守。

乳腺癌患者应忌烟、酒,忌滥服雌激素制剂,忌含有雌激素的食物、高脂高糖、动物内脏、鱼子蟹黄、腌腊霉变食物等,饮食宜新鲜清淡、粗细搭配,多吃蔬菜水果及富含维生素和钙质的食物,保持二便通畅。

5)主次分明,消补有序

乳腺癌及其他女性激素依赖性肿瘤相似,病机总体属正虚邪实,正虚是肾虚、火弱,邪实是肝郁、痰积。此外,正虚还与脾虚、气虚相关,邪实还与寒、热、瘀、毒等邪气相杂有关。因此,治疗上应消补兼施,其补爲补肾、助阳、益气,其消爲疏肝、解郁、化痰、清热、活血等。

 

 

扶正益肾是本是纲,要贯彻治疗始终。再根据痰、湿、寒、热、瘀、毒等邪气的不同和轻重程度,采取不同的祛邪治法。根据辨证分清正邪的轻重,早期患者正气坚实,虽以攻邪爲主,但是不能忘却护正,尤其是手术、放疗、化疗后的患者更应重视护正;晚期患者体虚而不胜攻邪,故以补爲主或重补轻攻。攻补兼施可六四分成,或五五分成,或四六分成,或三七分成,酌情运用。

 

肺癌

(一)中医的病因与病机:

中医认爲「肺爲娇脏」,「肺者,气之本」。《素问·咳论》曰:「皮毛者,肺之合也,皮毛先受邪气,邪气以从其合也。」肺癌的主要发病机理与肺气虚弱,痰热瘀毒等有关。


1. 正气不足,肺脾肾虚损

《外证医编》指出:「正气虚则成岩……肺者,气之本。」肺癌发病内因主要爲肺之虚,以肺气虚、肺阴虚或气阴两虚者爲多见。脾主气血生化,肾主元气,故脾气虚弱或肾气虚弱亦与本病的发病相关。

2. 六淫邪毒,侵袭肺脏

「肺爲娇脏」,如风、寒、温、热、暑、湿、燥、火诸邪,尤其是烟草毒雾,长期侵袭肺脏,邪毒结聚,日久不散,不但损伤肺气,而且耗伤肺阴,形成气阴两伤、痰浊内生的病理变化。

3. 情志内伤,痰热瘀阻

七情太过或不及,郁结胸中,肺气受损,宣降失司,气滞痰凝,瘀阻经脉,久而成块。

 

 

 

(二)组方治疗思路与注意事项:

肺癌的发病主要与「肺虚」、「痰饮」、「邪热」、「血瘀」四方面密切相关,其中「虚」、「痰」、「热」三者是病变核心,所以「补虚」、「化痰」、「清热」是治疗的重点,临床上再结合化瘀、利湿等治法。

 

1.扶正益肺爲本

1)正虚肺弱是肺癌发病的根本因素

肺癌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两方面,首先是正气不足,而后邪气入侵,正虚是其本。肺癌多发生于老年人、慢性肺疾患者、长期吸烟者,此时正气不足,烟雾废气、六淫之邪乘虚入侵致病。若伴有情志内伤,则更加重正气虚损,特别是晚期患者,正虚更着、邪气更甚。肺癌的发生与发展,是一个正邪相争的过程,所以运用扶正培本法治疗肺癌是中医的一大特色。

正虚主要是肺虚,其次爲脾肾虚弱。中医认爲肺主气,司呼吸,肺的呼吸功能全靠脾肾之气的推动。脾爲生化之源,后天之本,土生金,脾气虚损不但导致肺失濡养,而且痰湿内生,古人所云「脾爲生痰之源」、「肺爲贮痰之器」即爲此理;肾主元气,爲先天之本,肾司纳气,肺主呼吸,肾气虚损则元气亏乏,必然导致肺气虚弱,肺肾不足则水湿内聚,纳气失司。

 

2)气阴两虚是肺虚的常见证候

在疾病的不同时期或经过放化疗后等可有不同证候,如早、中期肺癌常爲肺气虚弱,后期邪热伤阴则肺阴虚弱明显或气阴两虚;再如化疗常损伤脾胃气血,则以肺气虚损居多,而放疗使火热入侵导致肺热叶焦,则以肺阴虚损爲主。然气阴两虚则常常相随,相互转化。

 

3)重视扶正以祛邪的治疗策略

在使用扶正培本时,并不是单纯使用补益强壮的方药,而是通过扶持正气、补养肺气来调节阴阳平衡、振奋肺脏功能,增强免疫力,加强机体抵御和祛除病邪的能力,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,爲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,使「养正积自除」。

肺癌在发生发展过程中,会出现邪热、瘀血、痰凝等病理变化,表现爲「本虚标实」之证。所以应在临床治疗中注意「扶正与祛邪」的治疗策略,分清轻重、缓急、先后,或兼合并重等治疗次序。根据正虚和邪实的偏重,分别予以祛邪爲主兼以扶正,或扶正祛邪并重,或扶正爲主兼以祛邪。从广义来说,扶正还应包括祛邪以安正的含义在内,要切实掌握邪、正斗争的关系,做到扶正不留邪,祛邪不伤正。

 

4)每张方药不离扶正,以益气养阴居多

治疗肺癌,扶正培本最爲重要,其中益气养阴又占多数。处方几乎不离扶正之品,并依据辨证拟定不同治法,如补肺益气培土生金、益肾补肺、滋阴润肺、气阴兼补以及气血双补等。

常用主方有补中益气汤、沙参麦冬汤、清燥救肺汤等。常用药物有黄芪、太子参、茯苓、薏苡仁、白术、茯苓、枸杞子、南沙参、北沙参、麦冬、天冬、百合、冬虫夏草、山药、甘草、黄精、生地、阿胶、人参、西洋参、蛤蚧、灵芝、铁皮石斛、女贞子等。血虚者,加当归、熟地、何首乌、桑寄生等;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者,加地榆炭、鸡血藤、桑椹、龟板胶,并重用黄芪、阿胶等;肺肾阴虚者,加龟板、鳖甲、「生熟地等。

 

 

2.化痰除饮爲要

肺癌「痰」与「饮」表现突出。「痰」与「饮」既是肺癌的病理産物,又是疾病加重的因素。

部分肺癌早期患者虽无明显症状,但是肺内痰饮之邪已在逐渐形成或凝聚。朱丹溪曾曰:「凡人身上中下,有块物者,多属痰证。」绝大多数患者表现爲咳嗽咳痰、痰湿壅盛气促气喘、胸闷乏力等症状,如患者素有痰饮、慢支及肺气肿等病史则症状更爲显著。随着疾病的进展,痰饮日渐增多,痰湿壅盛闭塞肺气,引起呼吸困难,尤其是晚期患者伴有胸腔、心包腔积液,是爲痰饮内聚,属于突出的难题。

所以,治疗肺癌运用化痰除饮法具有重要意义。化痰除饮不仅可以减轻症状,而且可使某些肿瘤的生长得以延缓和控制。治疗中再依据辨证分别采用清热化痰、行瘀化痰、益气化痰、养阴化痰、润肺化痰等不同治法。伴有胸腔、心包腔积液者治疗应行化痰逐饮、泻肺逐饮等治法。

临床常以星夏萎半汤、星夏化痰汤、二陈汤等加减。常用药物有陈皮、法半夏、夏枯草、胆南星、瓜蒌仁、制百部、紫菀、前胡、皂角、杏仁、猪苓、茯苓、郁金、浙贝母、土贝母、山慈菇、远志、石菖蒲、白芥子等。亦可配合使用黛蛤散、猴枣散。

 

 

3.清热解毒爲重点

肺癌的邪毒证候,在疾病早期甚至中期并不显露,但是邪毒已在肺内隐伏,体虚气弱、外邪侵袭时便会暴露。在伴发感染时,特别在疾病晚期时热毒证候表现突出,出现咳嗽加剧、痰多色黄,或有身热气喘等症状,此时清热解毒便成爲治疗重点。

平时邪毒证候虽不明显,但仍应选择使用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清肺解毒药物,目的是解毒抗癌。常用药物有黄芩、鱼腥草、半枝莲、蚤休、苦参、猫爪草、牛蒡子、半枝莲、冬凌草、射干、蒲公英、千金藤、山豆根、石上柏、穿心莲、仙鹤草、鸦胆子、肿节风、凤尾草、龙葵、白英、白花蛇舌草、天花粉等。再结合下列常用方剂加减运用。

1)鱼仙汤(自拟):鱼腥草、仙鹤草、黄芩、猫爪草、肿节风。

2)普济消毒饮:黄连、黄芩、陈皮、桔梗、玄参、甘草、连翘、板蓝根、马勃、牛蒡子、薄荷、僵蚕、升麻、柴胡。

3)泻白散: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甘草、粳米。

4)桔梗汤:桔梗、桑白皮、贝母、瓜蒌仁、杏仁、薏苡仁、防己、当归、枳壳、生甘草、百合、黄芪。

5)五味消毒饮:金银花、野菊花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紫背天葵。

 

 

4.有瘀则化瘀,出血则止血,辨证用药,无瘀慎用

肺癌患者常伴有血液高黏状态,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血栓形成的风险也较高。但是肺癌患者也常发生咳血、咯血,特别是中央型肺癌出血症状较多,患者对发生咳血、咯血的症状,感觉恐惧紧张,常反复倾诉,控制出血要求迫切。所以有明显出血倾向的患者决不使用活血化瘀药物;瘀证明显的患者则使用活血化瘀药物,特别是有肺栓塞、深静脉血栓时则必须活血化瘀,甚至使用西药的抗凝、溶栓药物。

 

1)化瘀不忘抗癌

在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时,常选择抗肿瘤作用较明显的药物,如莪术、参三七、姜黄、藤黄、紫丹参等,也可以使用虫类药物,如地龙、天龙、露蜂房等。

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、枳梗化瘀汤等。常用药物有桃仁、红花、赤芍、紫丹参、参三七、郁金、紫草、石见穿、猫爪草等。

 

2)止血兼顾散瘀

在使用止血药物时,常选择具有止血和散瘀双重作用的药物,如参三七、蒲黄炭、当归炭、云南白药等。参三七可广泛用于各种肿瘤,尤其对于瘀血内结所致的癌性疼痛、肿块、出血等有较好的疗效。

临床常以紫菀汤、百合固金汤及补肺阿胶汤等加减。常用阿胶、熟地、仙鹤草、地榆炭、白及、参三七、苎麻根、紫珠、龟板胶、茜草炭、血余炭、侧柏炭、女贞子、旱莲草、当归炭、蒲黄炭、大蓟炭、小蓟炭、云南白药等药物。